在中國幼教公益論壇上,廣州市優秀教師,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實踐教學指導專家,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廣州市名教育家培養對象,廣州市黃埔區香雪山幼兒園周秀翠園長,分享《讓藝術點亮生活--指南下的生活化藝術課程實踐與探究》,一起來看。
提起美,大家會想到什么?美人、美事、美物、音美、意美、形態之美……于幼教人而言,提起美,想到的一定是美育教育。
美是欣賞,是生活,更是藝術。如何將藝術之美生活化,融會于幼兒課程?跟著周園一起走進美。
聊聊藝術
所謂藝術,就是用某種特定的媒介符號來反映和描繪事物的價值關系、運動和變化的過程,創作者可以用聲音、動作、色彩、語言來進行感情的表達,用言、聲、像、型來感染聽眾或觀眾,讓別人能夠有同樣的感受。
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具客觀作用在于調節、改善豐富和發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質,包括認知能力、情能力和意志水平。
周園認為,藝術教育是幼兒教育組成的重要部分,《綱要》和《指南》也都明確提出:要通過藝術教育來培養和提高孩子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活、對藝術美的感受、鑒賞、評價和創造,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談談指南下生活化藝術課程實踐
生活即教育,藝術教育創作就是現實生活的縮影,生活中的事物、現象,都是藝術素材的原型。周園認為,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生活教育當中去滲透美育,將藝術課程生活化,對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的幼兒而言十分必要。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不管是廣告、還是IT行業、第三產業、乃至是現在工業化以后的農業,都已經離不開藝術的參與。生活藝術化和藝術化的生活,將是人類生活的一大特色。
基于此,對于兒童的藝術教育的問題,也就自然而然變成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作為幼教工作者,藝術課程生活化的最大的意義,就是要把美融入到孩子的生活當中,要把美融入到孩子生活的點滴片段當中。
那么,如何創設適宜幼兒發展,又促進其藝術發展的環境呢?
《綱要》指出,環境是人們生存發展的基礎,是心理、社會和物質等條件的總和,為幼兒的身心發展提供重要資源。對幼兒實施藝術教育,要通過環境作為教育的載體,將隱性的、顯性的藝術的元素具體化和系統化,在環境當中讓幼兒更好的感受美的環境。
100多年前,瑪麗亞·蒙臺梭利把“教育環境”比作人體中的大腦,她認為兒童的發展是有機體與“適宜的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诖?,香雪山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以“小園所,大世界”為理念,打造“時尚、簡約、溫馨、童趣”充滿藝術氛圍的對話式環境。透過每一處“會說話”的環境,予孩子們美的啟迪、美的感受。
說說藝術課程生活化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藝術領域是《指南》中的一個領域,其中又包括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兩個子領域,每個子領域由教育目標和教育建議組成。
香雪山幼兒園以《指南》為頂層設計,圍繞上述兩個子領域的內容,以及領域里的具體目標和建議,踐行幼兒園自己的課程實踐,充實藝術內涵,實施“玩學合一”的核心素養。
幼兒園藝術課程實踐有以下幾種途徑:帶著眼睛去旅行,發現生活中的美;帶著感知去體驗,表現生活中的美;帶著心靈去舞蹈,演繹生活中的美;帶著想像去遨游,創造生活中的美。
幼兒的感受和欣賞,表現和創造,很多都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厚積薄發,當孩子們的生活體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并掌握了一定創作藝術技能的時候,孩子們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就會像小宇宙一樣爆發。這種藝術的表現創造,是自然生發的,是孩子們獨特的藝術語言。
演講最后,周園感慨道:萬物有時,一年四季恒定流轉,晝夜更替生生不息,我們在最初的生命歷程里,能體驗不同的自然與生活,我們驚喜和期待有之,細水長流有之,美和領悟也會如約而至。作為老師,作為陪伴孩子成長的人,我們要做的就是彎下腰,低下頭,認真傾聽與支持孩子,讓藝術之芽能夠在他們心中綻放。
“孩子,由一百種組成;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雙眼睛,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一百種游戲、說話的方式,一百種歌唱和了解的喜悅……”周園動情道,“藝術,有著千萬種可能,千萬種創想,千萬種表現。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藝術的芽,在孩子心中開花,讓藝術之花越開越艷,期待一路芬芳,美美與共?!?/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