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連續8年保持在國民生產總值4%的比例,成為最大的一項民生支出。但是教育業務相對獨立,監管難度大,加上辦學需要,局長、校長的權力越來越大,容易滋生腐敗。有效監管權力,既是回應社會關切,又是保護教育管理者的當務之急。是否能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幫助教育管理者規范管理流程,規避風險呢?本文將探討這個話題。
01
教育反腐一直在路上
近日,陜西西安高新區南窯頭小學21名教師聯名舉報校長陳某某,并曝光了陳校長私拿已離職臨聘老師工資,套現午托費,冒充貧困黨員領取補貼,經常要求老師為其購買各種東西,但不支付費用等35項違規違紀行為。
引發輿論熱議之后,該校長已于5月31日停職,并由當地紀委深入調查此事。事實上,教育腐敗一直存在。
今年以來,北方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丁輝,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校長夏建國,廣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唐農先后被查,高校反腐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中央紀委網站已先后通報查處了30名左右的高校廳局級領導,其中高校黨委書記、校長(院長)占比超七成。
除了高校,基礎教育系統落馬的官員也同樣令人震驚,2016年安徽省教育系統震蕩,副廳長楊德林等一干人等相繼落馬;2010-2015年廣東清遠先后有7名教育局局長因貪腐問題被查;2014年海南教育系統有20余名官員因收受賄賂、私設“小金庫”、失職瀆職被查,其中包括多名校長、副校長、幼兒園院長、教育局調研員等各級管理人員。
教育腐敗主要發生在工程項目、教育裝備采購、擇校費、人事任命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權力缺少監督,校長大權獨攬、“說一不二”。
隨著“縣管校聘”等激發辦學活力的政策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施,校長的權力更大了。如果缺乏有效監管,校長的“權力之手”必將變成“貪腐之手”。
如何有效監管校長的權力?一直困擾著相關部門。一方面教育系統業務獨立性較強,紀檢監察很難發現問題;另一方面局長、校長擁有財權、人事權、審批權,權力太大容易滋生腐敗,權力太小限制辦學活力,教育會像一潭死水。
權力監管靠自發自覺肯定不行,只有依靠制度才能既根治腐敗,又保護管理者,同時激發他們干事業的積極性。
現有的教育財務制度、采購制度、預算制度、評價制度、督導制度等,對杜絕腐敗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現實中,制度的執行往往出現偏差,單純依靠局長、校長的管理智慧實在“太苛責于人”。
荀子說:“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信息時代,如果善于借助信息技術,就能快人一步,巧妙解決人治難以解決的管理問題。
02
信息化領導力已成校長的必修課
當今,信息化素養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必備技能,如果善于應用,更是彰顯優勢,實現飛躍的獨門武器。
很多名師是從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起家,很多名校長是以信息化與管理結合為突破,很多名校更是乘著信息化的東風,扶搖直上成為全國優秀典型。
因此,從2015年開始,信息化領導力正式成為國培計劃和中小學校長培訓的指定項目,不僅涉及信息化教學,還包括信息化管理、領導力提升等內容。
培訓導師有來自師范院校的博導教授和信息化名校的專家型校長,他們現身說法,從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到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職能與授權、評價與監督,到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等,無不為受訓老師打開了一扇窗,看到了更遙遠的未來教育。
但是,參加過培訓的高層管理者都遇到同一個問題,在課上聽得真真切切,理解深刻,可是一回到學校就發現“新政”執行不起來。
教授講的都是真理,是趨勢,但是落地到實際的學校管理中,不僅需要理念到位,更需要經費到位,還需要執行到位。
03
用“無情”的電腦流程制約“有情”的人腦
信息時代的管理升級必須依賴管理工具的升級。開發一套按需定制的管理系統動輒數百萬,采用免費的小程序工具又難以滿足管理需要,怎么辦?
早在國外就有許多企業、學校、政府組織通過SaaS軟件來提供管理工具,在我國越來越多的軟件改為SaaS模式。2019年我國企業級SaaS用戶的數量以140%的速度增長,目前已達到54.6萬家。
SaaS軟件的“魔力”在于成本低、免費升級、專業管理、靈活性強,不需要用戶一次性花巨資購買軟件使用權,只要按需購買功能和服務,按人頭付費,就能夠幫助用戶花少錢能辦大事,解決管理升級中的各種問題。
信息化管理對于提高學校管理效率的作用已經被大量智慧校園實例證明,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要求,到2022年要實現數字校園全覆蓋。意味著,教育領域要全面普及信息化管理,與信息時代接軌。
信息化管理的好處在于,用融合先進管理理念的信息系統替代經驗至上的人治管理,提高決策正確率;用IT固化的工作流程替代可隨意變動的主觀意愿,減輕管理壓力;用清晰且統一的權力、職責、利益分配替代模糊不清的口頭承諾,規避管理風險,提高教職工滿意度。
信息化管理帶給學校的是辦事效率的千百倍提升,是管理層對學校整體運作的一目了然,是給予校長、中層、教師、學生公平、公正、透明的制度保護,是集中人力、財力做大事,將錢用在刀刃上。
用“無情”的電腦流程制約“有情”的人腦不失為監管權利的一條路徑,只是這樣的信息化工具,校長敢不敢用呢?